發布時間:2020.11.09 11:49瀏覽次數:作者:
一是農旅融合注活力。依托稻田濕地景觀特色,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借助“農民豐收節”“韭菜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接待游客達32萬人次。同時,進一步發揮好節慶帶動作用,依托40個旅游村和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等文旅資源,舉辦“農耕趣味健身交流賽”“新米節”“辣椒節”等各類慶祝展示活動。
二是稻漁雙贏添動力。充分依托豐富的稻田資源和灌溉設施完備等優勢,以47萬畝優勢水稻為依托,大力發展稻漁立體種養。目前,發展稻蟹、稻鰍等綠色生態養殖8萬畝,其中示范基地2萬畝。積極擴大“寶坻黃板泥鰍”“黃莊大米”等優質農產品品牌知名度,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畝均收益比傳統種植提升500—700元。
三是規模經營增合力。積極推動生產要素集約配置,加快土地流轉,提高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機械化作業率達95.49%;開展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遴選出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重點服務;積極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農民多渠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