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區植棉歷史悠久,是全國重點植棉縣(區)之一,植棉面積最高的19世紀90年代初期,棉花面積22萬畝。隨著農業機械化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農業人口城市化提速,農村勞動力迅速減少,低機械化率的植棉的性價比遠遠低于機械化程度高的水稻、玉米、大豆種植等,柴桑區棉花種植面積迅速下滑,2010年植棉面積還有15萬畝左右,到2020年,種植面積只有1.3萬畝。只有最高時的6%左右,總產更是低至5%左右。
如何破局植棉難題,柴桑區農業農村局跟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專家請教溝通,決定試驗示范棉花板地直播植棉技術,這項技術是江西省棉花首席專家研究的新植棉模式,采用板地直播、高密度種植、不打頂、一次性施肥、化控同病蟲害防治結合,化學催熟,集中撿花的方式來減少用工,從而提高植棉效益。通過兩年小面積試種后,2019年在柴桑區進行了多點、較大面積試種,其中在柴桑區江洲鎮種植大戶黃克林200畝示范片取得了393公斤的高產。這一植棉新技術,每畝可以減少用工5-7個,減少化肥、農藥用量20%,是規?;N植的不二之選。中國棉花研究所栽培專家毛樹春研究員說:這一技術是長江流域棉花復興的希望。2020年,黃克林擴大種植面積近一倍,種植380畝的板地直播棉花。目前長勢良好,豐收在望。近日,在江西棉花產業聯合體成立大會上,黃克林代表植棉大戶跟江西省大豐棉業股份公司簽訂籽棉銷售協議,解決了種植大戶的后顧之憂。黃克林表示,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機播機防程度提高,售后問題的解決,明年將擴大種植面積500畝,為柴桑區大戶植棉提高一個良好的示范。
柴桑區農業農村局將根據本地的種植水平、機械化程度、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再結合省棉科所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這一技術在柴桑區實施的成果進行總結,通過跟其他農作物種植效益的比較,在有比較優勢的情況下,在全區進行推廣,讓棉花種植在柴桑區復興!
作者:張祥勇 來源:柴桑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