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農業農村局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補短板、強基礎,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樂山樣板”。
一、突出綠色生態,打好特色牌。
抓住綠色生態的特色和優勢,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實特色園區,加快制定市、縣、鄉三級聯動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梯次推動創建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有帶動能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重點發展壯大茶葉、林竹、畜牧、柑橘、高山蔬菜、道地中藥材等特產業,積極培育“一村一品”,加快推進高標準茶、現代林竹、優質蔬菜“三個百萬畝產業帶”建設。抓好全國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國家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大力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強化農產品綠色、有機原料生產基地認證與保護,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二、突出多元發展,唱好融合戲。
把融合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深入實施“農業+加工”“農業+電商”“農業+旅游”等行動,積極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訂單農業”“近郊農業”,圍繞“一帶兩核九組團”打造鄉村全域旅游“黃金通道”,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重點做好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政策統籌銜接,完善農村供水供電、信息網絡、便民服務等設施,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固本強基”、特殊人群“重點關愛”、矛盾糾紛“三色預警”、民生需求“對標補短”、社會治安“鐵腕鑄盾”五大行動,實現群眾性治安防控“雪亮工程”的市、縣、鄉、村四級覆蓋和實戰運作,全面推廣“隨手拍”群眾監督做法,提升農村治理精細化水平。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強對集體經濟發展的管理和指導,深化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農村要素活力。
三、突出人才培養,選好帶頭人。
建立健全培養和留住鄉村人才的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帶頭人隊伍。實施“萬名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加大返鄉創業政策支持力度,常態開展返鄉創業培訓,創建返鄉下鄉創業示范縣和示范園、孵化園,確保2019年回引優秀農民工2000名以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探索鄉村人才定向委托培養制度,通過菜單式學習、頂崗實訓、創業孵化等方式,培養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土專家”。確保到2020年,全市新培育農技員、鄉村規劃師、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等5000人以上,農村實用人才超過8萬人。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通過崗編適度分離、在崗學歷教育、創新職稱評定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確保到2020年,全市新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職業經理人6000人以上。
四、突出思想教育,樹好新風尚。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喚醒鄉村振興之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農民夜校、“院壩講座”“三下鄉活動”等多種載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引導群眾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新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治理婚嫁聘(禮)金“雙高”,打擊各類封建迷信活動,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整治農村賭博,營造遵紀守法、鄰里互助的良好民風。深入開展“議家風、立家訓、傳家禮、評家庭”活動,每年評選一批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弘揚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
五、突出環境整治,建好美家園。
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仗,全域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一全面推廣“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加強農村垃圾儲運設施配置、垃圾場站建設,合理規劃鄉鎮垃圾中轉站、村莊垃圾收集點,到2020年,實現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鄉鎮垃圾收轉運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完成300個幸福美麗新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立“一河一檔”,完善“一河一策”,加快實現村內庫塘渠水質功能性達標,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力爭到2020年建成水美新村120個以上、美麗漁村5個以上。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確保農村飲用水全面達標,推動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質量提升。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到2020年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通過新建、改建或與村委會整合建設等形式,推進農村環保公共廁所建設,到2020年實現農村公共廁所全覆蓋。加快國家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等公共廁所建設,到2020年完成80座以上鄉村旅游廁所建設和改造任務。
來源:四川省農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