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態溝渠效果可好了,讓田間的青蛙、魚蝦等有益生物明顯多起來,稻田里的蟲害、病害大幅減少,為我們節省不少用藥成本?!痹谂_山市海宴鎮春場村,村民們對綠色農田建設項目中的生態水渠非常滿意。同屬海宴鎮的升平村也嘗到了綠色農田建設的甜頭,全村1600多畝‘砂質田’,經土壤改良后,畝產也達到了1000多斤,稻米品質顯著提升。
自2018年起,廣東引導各地開展綠色農田試點,踐行綠色生態理念,積極探索生態溝渠建設,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態好,土地沃、產品優、農民富”的綠色農田樣板。喜嘗甜頭的廣東,正以更大力度開展綠色農田建設。
創新工程措施
提升農田生態環境
走進臺山市海宴鎮春場村,這里水泥渠與常規高標農田“三面光”水泥渠有點不同?!斑@是我們為魚類、蝦類、蛙類、蛇類等生物逃生特別設計的,在渠道底部,每隔200米就有一個低洼水池,干旱時為魚蝦提供棲息場所,斜坡可以為跌入渠中的蛇蛙提供逃生通道,明顯提升了田間生態環境,減輕了莊稼病蟲害發生?!迸_山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股長馬巨峰介紹。
這個工程創新點是保證高標農田項目最大限度不對農田生態系統產生干擾的前提下,保障渠道輸水能力和效率。2018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出臺《廣東省農業綜合開發綠色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指引(試行)》后,廣州、惠州、清遠等地市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通過渠道不完全硬底化、生態護面磚等形式,開展了綠色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臺山市也不例外,海宴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副主任李卿卿表示。
“傳統高標農田項目,主要是通過對排灌渠道、田間道路的改造,以順暢水流、提高排灌率和水資源利用率為主要目標,突出的是農田基礎設施生產功能,而農田本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生態功能?!睆V東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彭琳分析說,為探索出一條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高標農田建設新路,廣東在綠色農田試點中,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出發,進一步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確保高標項目不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開展土壤改良
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在廣東綠色農田試點中,如果說生物通道、生態溝渠等工程設施重在保護生態,那么耕地土壤改良則直接惠及項目區農戶。
連州西岸鎮沖口村常年種植蔬菜,導致耕地酸化板結嚴重,最差時pH值達3.8,耕作層不足10厘米厚。為保護地土壤環境可持續發展,2019年起,清遠市農業農村局向農戶推廣土壤調理劑和秸稈還田等綠色生態種植技術?!艾F在我們村耕地土壤pH值已恢復到5.0以上,綠色農田建設不僅讓基地減少30%的化肥用量,還讓作物產量增加近10%?!睕_口村陳洪輝說。
無獨有偶,得益于高標農田項目,臺山市海宴鎮升平村“砂質田”也從2019年開始進行土壤改良。政府每年免費為村民每畝提供4包有機肥(50公斤/袋),并指導村民進行桔稈還田。經過三年的土壤改良,如今升平村的貧瘦“砂質田”已變身良田,種植出來的水稻谷粒明顯更加細長,米飯更加香甜。今年早造畝產還達到1000斤,較改良前翻了一番。
看得見的顯著經濟效益,讓土壤改良成為備受農戶歡迎和期待的項目。也因此,土壤改良成為廣東綠色農田試點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試點都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播撒有機肥、種植紫云英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效養分,持續提升土壤肥力。
為構建持續改良耕地土壤的長效機制,廣東還將完善耕地地力監測體系也納入了綠色農田試點中,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進行采樣監測耕地地力等級,全面掌握耕地質量變化情況,確保耕地地力不降低。
打造生態田園
變試點為風景點
三年多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廣東綠色農田試點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為廣東發展高質高效現代農業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今年,我們在總結過去成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農田建設模式。”彭琳介紹,今年的廣東綠色農田試點,一方面。除繼續推廣生態溝渠和開展土壤改良外,還將賦能更多的現代科技。比如,在項目區安裝智能識別蟲情測報系統、生態遠程實時監控系統、農林害蟲性誘測報設備、農林小氣候監測系統等農業智能裝備,實現對農田病蟲情、土壤墑情、小氣候等影響生產的關鍵因素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監控和生態防控。另一方面,項目規劃緊密對接當地美麗鄉村建設,讓工程建設內容與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和諧,工程外觀形象與美麗鄉村建設理念保持契合,力爭讓每一個試點變成一道風景點。
臺山今年將在項目區的田埂種植波斯菊等顯花植物和釋放赤眼蜂、安裝水稻螟蟲誘捕器,可提高示范區病蟲防治效果,減少農藥使用量;安裝昆蟲性誘智能測報系統,可提高病蟲防控能力水平,節省人工防控成本。茂名高州建設的1100畝綠色農田試點也建立有智能識別蟲情測報系統,推廣使用誘捕器等現代農業設備。
據了解,為了打造綠色農田,并將綠色農田與美麗鄉村有機融合,實現治一方農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今年廣東多個項目試點市(縣)加大了高標農田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由過去的約1500元/畝提升至2250元/畝及以上,為綠色農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