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記者 郭麗 通訊員 李飛 雷刀 永麒麟)產業發展是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依靠土地做文章,因地制宜發展冬季農業,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農民群眾種植西葫蘆、朝天椒、卷心菜等冬季作物,讓村民鼓起了“腰包”,助農增收。
在鎮沅縣盈誠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里,十幾個工人正在地里推土、覆膜、澆水。來這里打工的都是鎮沅當地的村民,既不用出遠門,又能照顧家庭,大家紛紛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勐大鎮平地村村民包云財就是其中一員,一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不僅在基地務工,把土地租給合作社的同時,還能入股加盟,實現勞務收入、土地租金、年底分紅多渠道收入,收入加倍。
鎮沅縣盈誠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經銷商提供種苗肥料,開拓銷售渠道,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種植西葫蘆、朝天椒、卷心菜等農作物,銷售到昆明、河南等地,以訂單式的模式種植農作物,不愁銷路。
鎮沅盈誠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輪耕、一地三用的種植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農作物產量翻番。據悉,合作社全年水果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1500畝左右,年產青皮水果甘蔗2000噸左右,小瓜1600噸左右,辣椒300噸左右,甜玉米1000噸左右,正在投入那洛基地150畝紅美人,晚熟芒果82畝,年銷售高端復合肥2000余噸,合作種植戶40家,全年銷售收入1000萬左右。
近年來,鎮沅縣委政府圍繞“4+5+1”特色產業體系培植,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以云南省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和普洱市構建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和脫貧攻堅為契機,瞄準“綠色、有機、生態”方向,積極引進及培育扶持發展當地企業、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等產業經營主體,以“訂單生產為保障,利用冬春季節熱區資源,采取差異化發展,以時間差來贏得市場、贏得機遇”為發展思路,因勢利導,積極推進冬農開發,冬農開發成為推進鎮沅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2019—2020年度,全縣完成冬農開發面積14.18萬畝,冬農產品總量11.65萬噸,實現產值3.14億元,平均畝產值2221.92元。
鎮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湯國景說:“2020年到2021年度,鎮沅縣計劃冬農開發面積15萬畝,總產值3.45億元以上,平均畝產值2300元以上。下一步,要督促指導冬農開發經營主體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擴大冬農開發規模,強化產銷對接,確保冬農產品銷售及效益,引導冬農開發經營主體積極進行“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及品牌創建,加大市場競爭力,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提升種植管理水平,向冬農開發要數量、要質量,更要效益,從而真正實現提質增效。”
來源:云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