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9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余清英)行走在重慶開州厚壩鎮青坪村的鄉間小道,只見一棟棟老舊民房通過整修,變得清新利落,庭院里種上花草樹木,小菜園里瓜果飄香,整個村落干凈整潔……而這一切得益于厚壩鎮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契機,引進企業盤活閑置土地,打造特色民宿,不僅使村舍更加宜居,還成為眾多市民回味鄉愁的好去處。
近年來,厚壩鎮青坪村在區級相關部門和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公司+農戶”模式,以清理農村殘垣斷壁、整修農村閑置破敗房屋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已實施危舊房改造20余家,蹚出了一條農旅融合新路子,延伸了鄉村旅游產業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促進了村民增收致富。
舊房改造,還原鄉村生活場景
9月2日,筆者在青坪村6組村民趙正菊家看到,樓上的幾間房屋通過整修,窗子和陽臺變得十分美觀,青瓦砌成的花窗造型別致,大廳的拱門鑲嵌花雕木,既古樸又耐看。
“這兒以前沒有門,專門請磚匠師傅開了一道門,搭建了這座木板橋,出門就到村里的廣場。”趙正菊帶著筆者走過木板橋,來到她家后院,只見青磚砌成的小徑和花臺相映成趣,“我在網上買的花,明天快遞就到了,就在花臺和魚塘邊種月季和菊花。站在這亭子里既可以賞花,還可以釣魚。”
趙正菊家的房屋是30多年前修的石磚屋,屋后的檐溝每次下雨就會垮泥巴,掏檐溝特別費事。此次舊房改造以“政府出資+自籌自建”的模式進行,她第一個簽字,通過專業人士設計將房屋打造成民宿,目前已完成整修。
青坪村黨支部副書記、綜治專干田波介紹,該村引進重慶市云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水韻厚壩·三峽田園”為依托傾情打造民宿,通過專業設計,盡量在原有村民房屋基礎上升級改造,多用石材、木材等天然原料,就地取材,打造的民宿呈現出原汁原味的鄉村田園生態之美。
“我們將在全村打造50家民宿,既能把農民剩余閑置房屋利用起來,又能為農戶創收。每戶都保留了自然農耕地,每個院落都有屬于自己的田地,真實還原鄉村生活場景。”田波說。
特色發展,走上農旅融合之路
一輛小轎車停在路邊,年近六旬的王小利夫婦從車上走下來,田波連忙走上去打招呼,并與他們一起參觀了趙正菊家的農家小院。
王小利說,他家住在文峰街道田園街,專程驅車到青坪村晚熟青脆李基地采摘李子,還在附近的農戶家里買了土雞蛋和土鴨等。“看了好幾家,都整得巴適,感覺像回家了一樣,我打算選一套租下來,種蔬菜、采摘果子,體驗鄉村田園生活。”
據介紹,青坪村成立了綠山種植專業合作社,將農戶的土地納入專業合作社,通過引進真正懂農業、愛農業的企業入村,流轉出土地1800余畝。目前種植的特色產業有柑橘1200多畝、晚熟青脆李300畝、香桃100畝、藍莓100多畝。
“我們引進的企業首要條件是穩扎穩打,必須按村里的規劃種植特色產業。”田波說,他們激發村民窮則思變的斗志,采用“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村民每年每畝收取300元流轉費,在專業合作社務工月收入有2000多元,建卡貧困戶還可以根據收益情況進行配股分紅。
厚壩鎮宣統委員周紅青介紹,全鎮黨員干部用心用情撲在脫貧攻堅一線,按照“招大引強”思路,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精準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戶增收,蹚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創新理念,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我們圍繞千畝‘百果園’等特色產業,通過打造民宿,開展公共區域環境整治,將柑橘、藍莓、脆李、香桃點綴于村莊各個節點和庭院周邊,打造了一個蔬果滿園、山水繞庭的鄉村產業主題家園。”田波說。
青坪村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六講”活動試點村,還將建設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習所,取締違規搭建的彩鋼棚,統一風格、統一規范,改造成青瓦或琉璃瓦材質的坡屋頂,使民宿既有蓬勃的新生力又有古韻的延續,讓前來的每一個人能感受到鄉韻鄉愁。
“我們村有兩個很有特色的景點。一個是墮基石,有天然的石林;另一個是大坪寨,是一座建于光緒二年間(公元1876年)的古寨。”田波介紹,該村將圍繞墮基石和大坪寨兩大景點,對天然石林和古寨遺址進行打造,把自然景點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以“公司+農戶”模式,實現四季有果、現場觀光、采摘體驗以及快樂吃住行、游購娛。
田波表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坪村創新理念,把每一棵大樹、每一口山坪塘、每一塊石頭都利用起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讓村民多渠道就業、多元化增收,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
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