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舒蘭大地,沃野田疇,稻浪翻滾,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幾年來,舒蘭市一直把補齊三農領域短板、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為目標,努力走出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促進三農工作全面發展。
——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其中,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牧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林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1%;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2%;
——農業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項目,新增農機動力3萬千瓦,農機總動力達到118萬千瓦,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
——全年累計投資5350萬元,新建標準化養殖場(區)10個,畜牧養殖業進一步規范化發展;
——全年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1.7萬畝,超額完成5000畝;
——全面完成47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年度建設任務,超額兩萬畝;全市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5068.8畝,超額完成5000畝任務指標,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總量達到33.04萬噸,同比增幅27.7%。;
——全年全市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新成立農民合作社11家,家庭農場17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90人,省級現代青年農場主20人。
這些亮眼成績的取得,奧秘在哪?讓我們一探究竟。
從規?;蚱放苹D型,產品供不應求
產業發展首先要有量,然后再有質。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的首要特點是從規模化向品牌化轉型,不斷提高產業的集約化水平和經濟效益。白旗香瓜、長麻溝西紅柿、法特果蔬、朝陽蔬菜等以整個鄉鎮和整個村屯形式推進的規?;放铺厣r業產業,不斷壯大發展。
香瓜是眼下最應季的水果之一。多年來,一說香瓜,很多人便知白旗香瓜好吃。借此名氣,白旗鎮以“香瓜名鎮”為產業定位,整鎮打造白旗香瓜品牌。
7月2日,位于白旗鎮崗子村202國道旁的志波果蔬合作社5棟香瓜大棚瓜香撲鼻。棚內,香瓜結滿藤蔓;棚外道邊擺著攤,每公斤20元的價格引來路人紛紛購買。“5棟大棚7畝地,從5月中旬到11月初產瓜5萬多公斤,純收入估計有25萬元?!焙献魃缋硎麻L楊志波說。
今年,白旗鎮種植香瓜225畝,其中棚膜香瓜61棟75畝、大地香瓜150畝;總產量預計50萬公斤,總收入預計120萬元以上,主要分布于202國道沿線的崗子村等8個村。為促進規?;蚱放苹D型,白旗鎮成立了香瓜協會,實行抱團發展。協會將逐步統一購種、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已與吉林市果菜批發市場、郵政公司網上銷售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開辟線下保底和線上高端兩個銷售市場。
與白旗香瓜類似,吉舒街道全力整屯打造長麻溝西紅柿品牌。在曙光村長麻溝屯,新世紀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使用長麻溝西紅柿品牌,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40 多戶種植大棚西紅柿76棟,其中溫室大棚26棟,每棟純收入20萬元;普通大棚50棟,每棟純收入8萬多元;上市初期每公斤零售價40元,全年純收入1000多萬元。此外,法特鎮也是整鎮打造法特果蔬品牌,今年,500多戶種植699棟4050畝黃瓜、豆角等近10個品種的蔬菜和水果,純收入預計8100萬元。
目前,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規模種植基地有30多個,總面積1.8萬畝,占特色農業產業總面積23.7% ,形成了白旗香瓜、長麻溝西紅柿、法特果蔬、朝陽蔬菜、新安黑木耳5個區域公共品牌。
龍頭企業構建全產業鏈,產品附加值更高
從規?;蚱放苹D型過程中,集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龍頭企業,逐漸成為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的新型經營主體,將特色農業產業提質為現代農業。
夏日里,在開原鎮模范村一片一望無際的山上,蒲公英、桔梗、柴胡、芍藥等中藥材作物漫山遍野,長勢喜人?;緯r,鮮花盛開,爭奇斗艷,吸引城里人前來觀賞。這是吉林省均林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
均林公司是一家集中藥材研發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舒蘭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模范村等多個鄉村建有中藥材種植基地2.3萬畝,帶動中藥材種植戶500多戶;在環城街道富家村建有一家中藥材加工廠,在深圳市建有銷售公司,與北京、青島等地科研院所共同研發和生產保健養生飲品等高附加值的食藥兩用產品。去年,該公司實現產值2311萬元,為500多農戶創造純收入755萬元。
與均林公司一樣,吉林省大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甜黏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吉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開原鎮保安村等多個鄉村建有4000多畝甜黏玉米種植基地和年加工2000萬穗的加工廠。去年,該公司甜黏玉米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為100多農戶創造純收入600多萬元,比種植普通玉米增收20%以上。
同樣,吉林中北佳盛家庭農場有限公司,是舒蘭市一家集藍莓種植、加工、銷售,生態旅游為一體的企業。 該公司在吉舒街道民主村建有500畝藍莓種植基地,今年是藍莓定植第二年。明年藍莓結果后,該公司將進入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模式,可帶動100多人就業,年均增收1.5萬元到2萬元。
目前,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中全產業鏈企業有5戶,去年實現總產值2.6億元,為近8000戶農戶創收1200萬元。
產業為農戶和村集體創收,脫貧攻堅有保障
在龍頭企業構建的全產業鏈支撐下,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呈現出穩產高效的優勢,不僅為普通農戶增收致富,更為貧困戶持久脫貧不返貧提供穩定保障。為此,舒蘭市把特色農業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法特果蔬園區是今年新投產的大型園區。這里,大棚鱗次櫛比,棚外的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設施修建一新,棚內四季如春。7月,棚內的豆角等多個品種的蔬菜和水果掛滿枝頭,工人忙著采摘。該園區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建有日光溫室大棚49棟。舒蘭市政府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財政專項資金、包保部門幫扶資金和法特鎮各村集體財產共同投入,建設其中11棟大棚,每村至少有1棟大棚,每棟大棚為村集體年均創收預計5萬元。其余38棟由法特鎮6戶種植大戶投資和受益,年創收預計190萬元。
同樣,大力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去年向合作社支付收益5萬元,其中給本村9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000元,給村集體分紅4.1萬元。舒蘭市撫民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在包保部門投入幫扶資金后,每年為全鄉貧困戶分紅,去年為272戶貧困戶分紅5.57萬元。
目前,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產業項目有38個,占扶貧產業項目總數的38.7%。
舒蘭市特色農業產業規?;?、品牌化、企業化、全產業鏈等現代產業元素,鼓起了農民腰包,把全市經濟帶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作者:黃祺峰 陳云龍 于婷 徐文君 來源:吉林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