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三夏”農忙,但徐行鎮的農田卻鮮見農戶的身影,只有幾臺無人機在低空飛行。原來今年徐行鎮購置了6臺植保無人機用于田間操作,專門挑選了6位農戶參加了嘉定首批植保無人機的培訓,誕生了全區首批植保無人機飛手,他們的作業范圍覆蓋徐行全鎮4000畝農田,效率比傳統作業提高了一倍。
這幾天在錢橋村2組的田間,一臺亮紅色的植保無人機正在來回飛行噴灑,家庭農場主金躍在田邊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拽著無人機的精準定位器,實時觀察著無人機的飛行路線。今年4月他剛考出了植保無人機的操作證,現在已能熟練操作了。如今,除了他自家的田塊外,村內另外幾戶家庭農場的施肥撒藥作業也都由他來完成。金躍說,去年去別的地方參觀時看到有無人機作業,覺得非常方便、高效,沒想到今年徐行鎮就有無人機培訓,馬上就報了名?,F在他為承包的120畝農田撒藥,只需2人半天時間,比起以往,人力、時間都少了近一半,不僅噴灑的效果好,關鍵是一點都不累人,雨天也能進行操作。
潘海斌是徐行鎮荃俱糧食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學校畢業后就跟著父親搞農業,是個標準的“農二代”。今年合作社內的1400余畝水稻的施肥打藥工作全由他和另一位職工負責,5天不到的時間已基本完成,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6點,無人機在田間就沒停過。為了保證無人機電量的充沛,小潘一共準備了8塊電池輪流交替,還準備了一臺發電機,可隨時隨地對電池充電。日均施肥200多畝。對于今年作業方式的改變小潘特別高興,他告訴記者,今年三夏是自打干農活以來最輕松的一次,要換作以前需要七八個人下田,每人背著七八十斤重的肥料機施肥,連續干上10多個小時,一人一天也頂多30畝。
植保飛防作業興起時間不長,但其高端的智能技術,能夠精準高效地幫助農民作業,具有省時省力省工的特點。徐行鎮看準了農業植保未來的方向,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率先嘗試大規模無人機田間作業,今后還將逐步擴大規模,使田間管理從傳統向現代化更進一步。徐行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俞崢表示,隨著農業、農民從傳統向現代化轉變,以后無人機操作也將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一項必備技能。
作者:趙一葦 閔慧翀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