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3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由于今年育的秧苗不夠,我從其他地方買了些來,栽種時間晚了點,秧苗長勢弱,大面積秧苗葉片發黃,生長也不好?!弊颍?2)日,重慶市大足區棠香街道惜字閣村張國才在秧田里施肥時說道。
“我栽種了4畝多地,往年插秧前,在水田里施足一次底肥,就行了。而今年,都栽種10多天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看到秧苗發黃后,心里著急?!睆垏疟硎?。
正待當地農戶為秧苗發黃之際,棠香街道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開展化肥減量增效宣傳活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農技人員診斷為底肥不足,建議農戶應用復合肥,促其分蘗壯稈,保證秧苗成長所需養分。
據悉,今年棠香街道在確保街道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前提下,以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化肥減量增效為目標,加快土肥高效綠色技術的推廣,在群眾中廣泛推廣使用復合肥代替以前的化肥,從而有效提高糧油生產的綠色、無公害水平,推動街道糧油種植業升級轉型,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
由于今年水稻生長前期受持續低溫寡照天氣影響,有的地方農戶秧苗長勢弱,出現了大面積秧苗葉片發黃的現象,導致生長發育緩慢。再加上泥溫低,秧苗移栽后,其根系生長及分蘗緩慢,返青時間延長,有的地方出現不同程度“坐蔸”。
針對秧苗長勢弱,分蘗少這一現象,棠香街道在化肥減量增效推廣應用時,提示農戶每畝谷草秸稈還田400公斤。在秧苗返青期和孕穗期時,分別施足尿素3公斤和5公斤。
在加強秧苗施足復合肥同時,隨著氣溫回升后,高溫高濕極易發生稻瘟病、螟蟲等水稻病蟲害。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支招建議,廣大農戶要備足農藥,隨時監測水稻病蟲害動態,以便及時防治,確保今年水稻的較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