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臨洮縣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1月10日上午,當聽到甘肅省省長唐仁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此時,甘肅省人大代表、臨洮縣新添鎮崖灣村黨總支書記楊有義內心充滿了自豪。他告訴記者,正是得益于現代產業園的創建,崖灣村的蔬菜種植現在從普通的大棚種植向現代農業全面轉型升級。
崖灣村有1228戶、5656人,人均卻只有0.88畝耕地。為了糊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村民就種起了蔬菜。但那時,全靠天吃飯,蔬菜產量很低,大伙的種植熱情不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值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村里3戶農民用細竹竿搭起了第一代簡易大棚。當年,這3戶“嘗鮮”的農戶,大棚產量比以前露天種植一畝高出了三四倍。羨慕之余,其他村民紛紛開始種起了大棚。慢慢地,村子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村。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9213元。
“村民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設施農業的大力推廣”,楊有義代表說,這些年,村里的大棚換了一茬又一茬,當年細竹竿搭建的簡易大棚早已被現代化的鋼架大棚取代。從半鋼架大棚再到全鋼架大棚,崖灣村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如今達到了3400畝左右,占到總耕地面積的7成以上。
受益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村里2019年還建起706座當下最先進的雙鋼架大棚,大幅提升了大棚抗風沙、抗雨雪的能力,同時提升了蔬菜上市時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0年,“要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和戈壁生態農業。”楊有義代表對此深表贊同。他說,村里的設施產業發展,這幾年關鍵靠了“支部引領、項目支撐、群眾參與”。如今,要讓這706座雙鋼架大棚發揮更大作用,急需一批懂技術、愛農業的科技人員。因此,他建議,發展設施農業,政府必須加強農業科技培訓,爭取讓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科技明白人”。從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身到產業發展中來。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落戶,幫崖灣村蔬菜產業實現了二次騰飛。村里已經成功申請‘洮鑫’蔬菜品牌。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一定會做強品牌、做大產業,從大棚里“破譯”出更多致富“密碼”,讓村民從土地里得到更多的實惠。”楊有義代表信心滿滿地說。
作者:楊萬明 來源:甘肅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