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態景觀優勢,積極推動鄉村旅游,把發展旅游與振興鄉村結合起來,北碚這一枝蠟梅花,已直接和間接創造6億元的產值,趟出了一條特色文旅農融合發展之路。
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北碚靜觀鮮有蠟梅種植產業,它只被當做一種普通花卉,沒人注意其經濟價值。
有一年,一位名叫鄧遠富的北碚靜觀村民砍下蠟梅花枝,拉到北碚街頭和主城去售賣,換回了大把大把的鈔票,村民們才意識到,原來蠟梅還是個“稀罕貨”!
漸漸地,每逢寒冬時節,梅香都會彌漫在主城區的大街小巷,與臘肉、香腸一起散發出迷人的味道——年味兒。
到2000年前后,靜觀蠟梅的種植規模一度發展到2000多畝。不過,花農很快發現,簡單種植、初級售賣的蠟梅開始呈現同質化競爭的趨勢,村民們開始謀求突破路徑。
“我們除了通過蠟梅深加工延伸產業鏈,還提出了從‘賣花木’向‘賣風景’轉變,積極探索鄉村旅游。”靜觀鎮副鎮長李亨東介紹,近年來,他們與西南大學合作,對蠟梅的有效成分進行萃取,先后開發出蠟梅香水、面膜、潔面皂等20多個品種;與中科院等機構合作,開發了蠟梅鮮切花禮盒、蠟梅精油、蠟梅護膚品、蠟梅凍干花、蠟梅樁頭、蟠扎盆景等產品。同時還對蠟梅實行了搶救性保護工作,鼓勵興建蠟梅精品園。
以素心的蠟梅精品園為例,這里的蠟梅不但品類齊全而且品質較高,具備很強的觀賞性,人們來到這里除了可以賞梅,還可以在蠟梅林里泡溫泉。除此之外,精品園還設計了有科研、科普功能的區域,為深度挖掘蠟梅文化,拓展精品園的商業途徑,提供了良好條件。
為了抓住機遇開發鄉村游,靜觀一方面整治鄉村風貌,在蠟梅田間修筑道路,鼓勵村民開設農家樂。另一方面,通過招商引資從外地引來業主,建成多個集樁頭盆景觀賞、產品研發、文化科普培訓功能于一體的蠟梅觀賞園。
以蠟梅觀賞旅游為核心,靜觀又先后開建靜觀古街、愛情文化主題公園、央視微電影基地,以及山里院、陶花源、地科酒店、對山居等多家鄉村園林酒店。
一手抓產業,一手抓文化。當前,北碚借助一枝蠟梅花,大力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體育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基本形成了以“花康養”為主題的全域旅游格局。
數據顯示,目前北碚花木種植面積6.85萬畝,直接農業產值6.8億元。其中,蠟梅種植面積1.2萬畝,直接農業產值1.3億元,帶動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產值達6億元。